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Sun Microsystems
关注
硅谷王川 Chuan
2周前
sun micro 之前有 Ken Olsen (1926-2011)创建的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Dec 1986年是收入仅次于 IBM 的世界第二大电脑公司,他的软件操作系统 VAX 八十年代如日中天。但很快 sun micro 就依靠便宜至少 50%的硬件价格,和基于日渐成熟的开源 unix 系统的软件,蚕食 Dec 的市场份额。 最终 Olsen 1992年在 DEC 巨额亏损后黯然辞职。Olsen 1987年曾有名言,说 “Unix 是蛇油”. 他没有预见到开源的 unix 系统持续迭代,后来变得更稳定和强大。 DEC 在顶峰时年收入高达 140亿美元,市值应当是收入的好几倍。后来 1998年被 compaq 96亿美元收购。 在另一个平行世界,Ken Olsen 他老人家也许在 1992年被强迫辞职之后,就重仓 Sun Micro 股票,因为作为被击败的竞争对手,他应当比所有人都清楚DEC 为什么打不过 sun micro 的全部详细原因。然后躺平到 2000年,获得十几倍的回报再卖出,继续躺平。然后也许此刻他老人家 99岁高龄还能天天悠闲的练习阿斯汤加瑜伽,而不是 85岁就遗憾的英年早逝。
#Ken Olsen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Sun Microsystems
#VAX操作系统
#开源Unix系统
#市场份额
分享
评论 0
0
硅谷王川 Chuan
2周前
Sun microsystem 2000年的时候股价如日中天,市值一度到两千亿美元,后来在廉价 PC 和开源 Linux 系统的进攻下节节败退, 2009年不到六十亿美元贱卖给 Oracle. 原来在 menlo park 的总部也卖给了 meta. 事后看,Sun 可以有两个路线获得有机增长,而且这两个路线对于它所拥有的资源而言,是个比较自然,并不太难的演变。 一个是提前做 red hat 的事,给企业使用 unix 提供技术支持, red hat 后来 340 亿美元被 ibm 收购。还有一个路线是做 cloud computing, 在 2000年的时候,不管是技术还是企业销售渠道,sun 都有强大资源,可以做得比那时还是个书店的 amazon 好很多。 但这两个新路线,需要和当时卖高端 solaris 服务器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的思路和组织架构,会对股价短期产生巨大冲击。一般 ceo 没有足够魄力和威信,可以那么早就对自己提前革命。等到最后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Sun Microsystems
#股价波动
#收购
#开源软件
#Linux
#Oracle
#Meta
#有机增长
#Red Hat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